宏勝達--專注生物質燃燒器研發與制造
大力士品牌燃燒器誠招全國各級經銷商
13933869172
13582358858
關鍵詞搜索:
三、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
一是完善廢棄物循環利用政策。印發《關于加快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部署廢舊物資回收、再生資源加工利用、二手商品交易、再制造等方面重點任務。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的實施意見》,推動建立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體系。印發《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規范管理暫行辦法》,推動再制造產業規范化發展。印發《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梯次利用管理辦法》,制定發布梯次利用要求、梯次利用標識、放電規范等3項國家標準。
二是推動重點地區、重點領域廢棄物循環利用。選取北京市等60個重點城市,推動城市廢舊物資循環利用。推進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建設,截至2021年底,累計建成1萬余個動力電池回收網點,覆蓋31個省級、326個地級行政區。推行廢棄電子產品“互聯網+回收”模式,開展家電生產企業回收目標責任制行動,提升拆解處理能力,打擊非法拆解行為。2021年規范處理“四機一腦”(洗衣機、冰箱、電視機、空調機、電腦)約8500萬臺。
三是培育廢棄物循環利用龍頭企業。依托“城市礦產”示范基地等示范試點建設,積極培育報廢汽車、退役動力電池、廢舊家電等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龍頭企業。2021年,9類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量達3.85億噸,利用再生資源相比使用原生材料減少了約7.5億噸二氧化碳排放。
四、推進農業循環經濟發展
一是加強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推進秸稈“變廢為寶”,以肥料化、飼料化、能源化等為重點方向,支持700多個縣開展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建設。二是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持續落實《關于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意見》,壓實地方屬地管理責任和養殖場主體責任。安排中央財政資金支持819個養殖大縣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三是推行循環型農林業發展模式。印發《全國林下經濟發展指南(2021—2030年)》,發展林下中藥材、食用菌等林下產業。推進農村生物質能開發利用,推動農村沼氣轉型升級,積極發展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推進生物天然氣規?;瘧?,探索農業循環經濟降碳增匯路徑。
五、扎實推進塑料污染和過度包裝治理
一是推進塑料污染全鏈條治理。印發《“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動方案》,出臺商貿流通、郵政快遞、農膜治理等重點領域配套文件,健全生物降解塑料、快遞綠色包裝、限制商品過度包裝等重點領域標準規范。開展塑料污染治理聯合專項行動、江河湖海清漂專項行動,塑料污染治理法律政策體系加快構建,落實機制逐步建立,全鏈條治理穩步推進。目前我國城鎮生活垃圾已全部納入環衛收運體系并實現“日產日清”。加強農膜污染治理。打擊非標農膜入市下田,推進廢舊農膜機械化回收,有序推廣全生物降解農膜。2021年,我國廢舊農膜回收率達80%。
二是推動快遞包裝綠色轉型。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關于加快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的意見》,有關部門出臺《郵件快件包裝操作規范備案管理規定(試行)》,組織開展可循環快遞包裝規?;瘧迷圏c。截至2022年6月底,全行業累計投放934萬個可循環快遞箱,郵政快遞業可循環中轉袋全網使用比率超過96%,為89家企業發放106張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認證證書。
三是加強商品過度包裝治理。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商品過度包裝治理的通知》,建立商品過度包裝治理工作會商機制,強化商品過度包裝全鏈條治理,加強行業管理和監管執法?! ∠乱徊?,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圍繞“雙碳”工作部署要求,加快建設資源循環型產業體系,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不斷深化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夯實循環經濟工作基礎,推動循環經濟發展取得更大成效。
05 綠色低碳全民行動成效明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近年來,各地區各有關部門系統推進綠色生活創建行動,深入開展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有力促進消費結構綠色轉型,推動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人自覺踐行光盤行動、節水節紙、節電節能,主動堅持垃圾分類、拒絕過度包裝、少用塑料制品,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綠色生活方式成為社會新風尚。
一、深入開展生態文明宣傳教育
生態環境部、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在國民教育體系中突出生態文明教育,引導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生態文明學校教育不斷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學科建設持續完善,環境保護職業教育充分發展,生態環境保護高層次人才培養力度逐步加大。生態文明社會教育不斷深入,推動生態文明教育進家庭、進社區、進工廠、進農村,越來越多的黨政領導干部、企業員工、社區居民、生態環保工作者得到生態文明領域知識和技能培訓。持續開展全國節能宣傳周、全國節水宣傳周、全國低碳日、全民植樹節、世界環境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世界地球日、“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等主題宣傳活動,生態文化更加繁榮,生態道德充分培育,社會公眾廣泛動員。
二、積極開展綠色生活創建行動
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印發實施《綠色生活創建行動總體方案》及七大領域單項行動方案,推動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出行、綠色商場、綠色建筑等創建行動取得積極進展。截至目前,全國70%以上的縣級及以上黨政機關建成節約型機關,全國公共機構人均綜合能耗、人均用水量比2011年分別下降24%和28%以上;共有109個城市開展綠色出行創建行動,綠色出行比例和綠色出行服務滿意率大幅提升;全國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面積占比達到84%,2.5萬個項目獲得綠色建筑標識;592家建筑面積在十萬平方米(含)以上的大型商場達到綠色商場創建要求;積極培樹了一批踐行綠色生活方式的綠色家庭典型,推廣了一批人居環境整潔、舒適、安全、美麗的綠色社區示范。
三、有序實施生活垃圾分類
全國共46個重點城市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先行先試、示范引導,探索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活垃圾分類模式和經驗。目前已有7700萬戶以上的家庭參與生活垃圾分類,居民小區的覆蓋率達86.6%以上,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系統。在重點城市示范引領下,其它地級以上城市已全部制定出臺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全國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能力達到約50萬噸/日,餐廚垃圾處理試點工作穩步推進,廚余垃圾處理能力大幅提升。
四、穩步推進塑料減量替代
堅持全鏈條治理,形成塑料污染治理政策體系及商貿流通、郵政快遞、農膜治理、生活垃圾焚燒能力建設等重點領域配套文件。加快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不斷完善快遞包裝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推廣普及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成效和典型做法,引導公眾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抵制過度包裝,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塑料垃圾向環境大規模泄漏的風險明顯降低,環境污染得到有效遏制。2021年,全國可循環快遞包裝箱(盒)投放量達630萬個,全網快遞站點間的可循環中轉袋使用率超過96%,全國外賣“無需餐具”訂單量約12億單,相當于減少使用約19億套一次性餐具。第三方評估調查顯示,公眾對塑料污染治理政策的知曉度超過84%,66%的受訪者表示會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布袋等替代產品。
五、大力開展糧食節約行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深入實施,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工作走上法治軌道。28家中央部委、人民團體、中央企業依法建立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專項工作機制,扎實推進糧食生產、儲存、運輸、加工、消費全鏈條節約減損。糧食收獲機收減損有力推進,2021年全國主要農時糧食機收環節損失率平均降低1個百分點,平均損失率控制在2%-4%以內,共挽回夏糧、早稻、秋糧機收損失共計107億斤。“光盤打卡 青年一起向未來”“光盤行動從娃娃抓起”等行動深入開展,累計參與人數超860萬,實現打卡近8000萬次,相當于減少食物浪費3000噸。
六、積極推進綠色低碳消費轉型
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印發實施《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強化科技、服務、制度、政策等全方位支撐,倡導政府、企業、社會、公眾多方共治,全面促進消費綠色低碳轉型升級。進一步完善綠色價格政策機制,鼓勵發展綠色金融。建立重點產品能效標識制度,實施水效領跑者行動,擴大綠色政府采購范圍,引導中央企業帶頭執行企業綠色采購指南。
06 各地區認真謀劃周密部署 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作出碳達峰碳中和重大宣示以來,各地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建立健全統籌協調機制,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積極謀劃、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偟目?,31個省(區、市)均已成立省級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編制完成本地區碳達峰實施方案,有序推進能源結構優化和產業結構調整,推動重點領域綠色低碳發展水平持續提升,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實現良好開局。
一、積極有序推進能源綠色轉型 各地區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在確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穩妥有序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內蒙古大力推進第一批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建設,同步開工建設特高壓電力外送通道。湖北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等新能源,2021年新增新能源裝機486萬千瓦,同比增長37.1%;新增新能源發電量26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1.4%。云南積極推進金沙江、瀾滄江水電基地建設,烏東德水電站全部機組投產,白鶴灘水電站16臺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安裝完畢,15臺百萬千瓦發電機組建成投產。寧夏給予儲能試點項目0.8元/千瓦時調峰服務補償價格,新型儲能試點項目在完全充放電前600次周期內享有優先調用權。海南制定風電裝備產業發展規劃,大力推動洋浦申能、東方明陽風電等項目建設。浙江、廣東、遼寧、甘肅等地加快建設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穩步提升清潔能源調儲能力。
二、加快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各地區持續推動傳統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工業領域工藝革新和數字化轉型。山東制定“十強產業”年度行動計劃,明確236項主要任務及54項保障措施,大力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高端化工等產業補鏈強鏈。天津推進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建設,重點建設信息技術創新產業、高端裝備等12條產業鏈。河南實施“十四五”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規劃,加快發展新型顯示和智能終端、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江西深入推進產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行動計劃,做大做強航空、電子信息、裝備制造、中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六大優勢新興產業,2022年1月至10月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比達到25.9%。
三、大力推進重點行業節能降碳 各地區對標能效標桿和基準水平,積極推進重點行業節能降碳改造,持續提升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山西大力推動傳統產業節能降碳改造,煤炭先進產能占比突破75%,焦化和煉鐵行業先進產能占比均達60%以上。河北深入實施“萬企轉型”行動和“千項技改”工程,今年1月至10月省級技改項目投資同比增長23.9%,2021年規模以上工業能耗同比下降5.3%,降幅居全國前列。內蒙古印發關于加強高耗能高排放項目準入管理的意見,進一步提升節能工作精細化水平,從產業準入、升級改造、金融信貸等方面完善政策制度。河南大力支持存量企業開展節能降碳改造,鼓勵將結余的用能指標入市交易,引導能源要素向優質產業和項目集聚。貴州嚴把重點用能設備能效準入關,常態化開展重點用能設備質量檢查,加強能效標識監督管理,打擊產品能效虛標行為。陜西印發進一步加強工業節能降碳有關工作的通知,對鋼鐵、水泥、電解鋁等重點高耗能企業定期開展節能專項監察。
四、持續推動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轉型 各地區積極推廣節能低碳交通工具,大力發展多式聯運,加快建設綜合立體交通網。海南提出“到2030年全面禁售燃油車”的目標;建立充換電設施“一張網”平臺,接入1723座充電站和13283個充電樁,推動全省公共充電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上海大力推進交通工具新能源替代,2021年更新新能源公交車1025輛,上線運營31輛氫燃料公交車。廣西大力推進鐵水聯運,加快完善以鐵路、海運為網絡的立體化物流基礎設施體系,北部灣國際門戶港加快發展,2021年開行西部陸海新通道海鐵聯運班列超過6000列,同比增長30%以上。山東全面建成“四縱四橫”貨運鐵路網,開通海鐵聯運班列線路80條、建設內陸港30個,鐵路、水路貨運周轉量穩步提升。安徽開展兩批共20個多式聯運示范項目創建。
五、促進城鄉建設綠色高質量發展 各地區大力推進城鎮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節能改造,持續提升建筑節能低碳水平。天津堅持組團式、多中心、多節點城市群發展戰略,加快構建“一市雙城多節點”綠色低碳發展新格局。云南深入實施綠色建筑創建行動,2021年竣工驗收的綠色建筑占比達到77.3%,較2020年提高近12個百分點。上海加快推廣超低能耗建筑,對符合要求的超低能耗建筑給予容積率和資金獎勵。浙江嚴格新建建筑節能管理,明確新建民用建筑項目設計節能率需達到75%以上。四川在阿壩州、甘孜州等風光資源豐富地區大力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黑龍江加快推進供暖領域散煤治理,全省清潔取暖率達到70.2%,同比提高14個百分點。湖北在武漢、襄陽、宜昌開展超低能耗建筑試點。
六、強化低碳零碳負碳科技創新 各地區面向國家“雙碳”重大需求,推進分布式能源、儲能、綠色氫能、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工程技術示范,加大綠色低碳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廣東啟動碳達峰碳中和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重大專項,開展千萬噸級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集群全產業鏈示范項目前瞻性研究。天津、廣東、陜西、新疆等地開工建設百萬噸級CCUS示范項目。浙江扎實推進國家綠色技術交易中心建設,累計促成交易近200項,交易額突破3億元。內蒙古成立國家碳計量中心,積極搭建碳計量研究平臺和碳數據服務平臺,開展碳排放、碳核查等全生命周期的計量技術研究,提供碳計量診斷、碳計量審查等技術服務。
七、鞏固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 各地區大力實施生態保護修復重大工程,開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深入推進國土綠化行動。青海持續強化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統治理工作,啟動實施三江源、環青海湖、柴達木、祁連山等重要生態板塊保護與修復工程,覆蓋青海省國土面積68%以上。西藏開展森林、草原、濕地、凍土等潛在固碳能力評估。福建建立健全林業碳匯計量監測體系,形成碳匯資源“一本賬”。山西出臺開展科學綠化的實施意見,實施“三年綠化三晉”行動,2022年度安排營造林任務540萬畝。重慶積極推動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試點森林覆蓋率責任指標交易,共有8對區縣成交森林36.23萬畝、轉移支付金額超9億元。廣西開展紅樹林生態系統碳儲量調查評估試點,發布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固碳能力評估技術規程。吉林大力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2021年劃定保護性耕作面積2875萬畝,持續提升土壤有機碳儲量。
八、完善市場化機制和金融財稅政策 各地區統籌推進碳排放權、電力交易、用能權等市場建設,通過設立“雙碳”專項資金和基金等方式,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綠色低碳發展領域。湖北建成運行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持續完善相關制度設計。江西財政設立碳達峰碳中和專項資金,統籌支持開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示范、加強“雙碳”基礎能力建設等。湖南建立全省“雙碳”領域重點項目金融項目庫,積極支持重點行業節能降碳改造,為銀企常態化對接提供支撐。陜西加快完善綠色金融服務體系,引導銀行建立完善綠色信貸管理機制,為綠色項目開辟“綠色通道”,促進綠色信貸業務發展。
九、扎實做好“雙碳”基礎工作 浙江大力建設“雙碳數智平臺”,通過節能降碳e本賬實行用能預算管理試點工作,不斷提升對全省碳排放形勢的動態研判和應對能力;建立企業碳排放臺賬制度,對企業碳排放情況進行精準畫像,助力企業低碳轉型。海南啟動建設“應對氣候變化智慧管理平臺”,積極打造基于環保+電力大數據的碳排放統計體系。湖北支持華中科技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7家重點高校依托各自優勢設立“雙碳”研究機構,開設相關課程,培養專業人才。遼寧制定關于加強碳達峰碳中和日常培訓的方案,將“雙碳”工作作為各級黨校和干部學院培訓的重要內容,擴大全省干部參訓范圍。
十、大力開展節能低碳宣傳活動 各地區在節能宣傳周、世界環境日、全國低碳日等重要節點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大力宣傳節能低碳理念。江西積極創建節約型機關、清潔家庭、綠色社區,持續開展“河小青”志愿活動,上線運行“綠寶”碳普惠平臺,引領綠色生活新風尚。湖南成功舉辦2021年亞太綠色低碳高峰論壇、湖南國際綠色發展博覽會,在全社會營造綠色低碳氛圍,凝聚生態優先共識。北京在服貿會期間舉辦“北京國際大都市清潔空氣與氣候行動論壇”,向國際社會講好中國低碳故事。天津廣泛開展社會宣傳,組織“我為碳達峰碳中和作貢獻”競賽活動,編輯出版“雙碳”百問百答等一批科普讀物,制作《圖解碳達峰倡導綠色生活》等新媒體產品,積極打造市民自覺參與、推動綠色轉型的良好環境?! ∠乱徊?,各地區將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對標對表,立足實際,積極穩妥推進“雙碳”各項工作。
07 國資央企努力在碳達峰行動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作出碳達峰碳中和重大宣示兩年來,國務院國資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部署要求,把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納入國資央企發展全局,積極穩妥推進中央企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努力發揮好中央企業在落實“碳達峰十大行動”中的示范引領作用。
一、加強謀劃部署,建立健全工作推進機制
一是著力加強統籌謀劃。國務院國資委成立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中央企業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印發實施《關于推進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導意見》,召開中央企業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推進會議,統籌推進中央企業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二是“一企一策 ”制定碳達峰行動方案。編制印發《中央企業碳達峰行動方案編制指南》,組織指導各中央企業從自身實際出發開展工作,科學制定本企業碳達峰行動方案,合理確定目標指標,細化部署重點任務,壓緊壓實推進責任。三是強化節能降碳考核約束。修訂《中央企業節約能源與生態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辦法》,把節能降碳工作納入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體系,對節能降碳環保數據嚴重不實、弄虛作假的中央企業年度考核予以扣分或降級處理,在2022—2024年任期考核中,對72家能耗和排放較高的中央企業設置節能降碳考核指標。
二、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一是優化國有資本綠色低碳布局。印發《“十四五”中央企業發展規劃綱要》,專篇部署綠色低碳發展,指導中央企業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有利于推進“雙碳”工作的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加大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持力度,把碳達峰碳中和作為重點支持方向。
二是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持續鞏固去產能成果,支持企業實施綠色化智能化改造。兵器工業集團投入60億元開展節能減排改造;中國石油啟動吉林石化轉型升級項目,打造首個全綠電化工項目。
三是加快發展綠色低碳戰略性新興產業。近年來,中央企業在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領域的投資額年均增速超過20%,建設新能源汽車、北斗、電子商務、區塊鏈等一批數字創新平臺,創建物流大數據、海工裝備等協同創新平臺,發揮產業引領帶動作用。
四是推進綠色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綠色建筑,加快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積極發展綠色智能建造。中國建筑集團建成全產業鏈裝配式建筑智慧工廠,投資PC預制構建廠超50個,年總產能超600萬平方米。實施交通基礎設施綠色化改造,積極開發綠色、節能、環保交通運輸裝備。中國中車研發碳化硅逆變器、永磁直驅技術等新一代地鐵產品,較普通產品節能15%以上;中國一汽、東風公司加大推動清潔燃料電池、智能充電等技術攻關與應用;通信企業推進數據中心綠色化轉型升級,圍繞5G網絡、人工智能等領域重點突破,積極打造研發、應用、運營、產品一體化綠色低碳全鏈條。五是加強能源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推動中央企業強化用能管理,加快實施節能降碳工程,促進企業循環式生產和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建材企業積極探索城市生活垃圾摻燒、生物質耦合發電等技術應用與推廣,華潤集團2021年共處置市政污泥106萬噸、藥渣4.4萬噸。六是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印發《關于嚴控嚴管“兩高”項目有關事項的通知》,組織中央企業全面摸底“兩高一低”項目情況,堅決退出不符合國家政策要求的項目。
三、保障能源供應,構建清潔低碳能源體系
一是全力保障能源電力供應。組織能源領域中央企業千方百計打贏能源電力保供攻堅戰,發揮國有企業在能源電力保供中的“國家隊”和“主力軍”作用。2021年,中央企業煤炭產量首次突破10億噸,發電量達到4.95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2%,占全國發電量的64.6%,高于裝機規模占比2.5個百分點。
二是積極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堅持先立后破,合理發展先進煤電,有序淘汰落后煤電,加快現役煤電機組節能降碳、靈活性和供熱改造“三改聯動”。目前,中央發電企業單位供電煤耗降至298克標準煤/千瓦時,單位供電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550克/千瓦時。嚴控傳統煤化工產能,有序建設技術新、能耗低、效益好的現代煤化工項目。
三是著力提升清潔能源發展水平。中央發電企業清潔能源裝機容量占比超過45%,電網企業新能源利用率超過95%,新能源消納和調控能力進一步提升。穩步構建氫能產業體系,推進氫能制、儲、輸、用一體化發展,超過三分之一的中央企業布局氫能產業。國家電網在張北建成世界首個柔性直流電網工程,助力實現冬奧場館100%綠電供應;南方電網廣東梅州、陽江抽水蓄能電站全面建成投產,粵港澳大灣區抽水蓄能裝機容量達到968萬千瓦。
四、堅持創新驅動,綠色低碳技術成果紛呈 一是加強低碳零碳負碳科技攻關。組織中央企業開展低碳零碳負碳技術研發,積極承擔先進核電、清潔煤電、先進儲能等一批攻關任務。中國華能全球首堆四代核能高溫氣冷堆并網發電;中國華電、東方電氣集團合作推動G50燃氣輪機取得重大突破;中國寶武富氫碳循環高爐突破傳統高爐工藝極限。二是強化創新成果示范應用。國家能源集團江蘇宿遷公司建設的高效靈活二次再熱發電機組研制及工程示范項目,獲評國家科技創新重大成果典型案例;中國石化建成投運國內首個百萬噸級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項目;航天科技成功發射世界首顆森林碳匯主被動聯合觀測遙感衛星。三是積極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平臺建設。支持中央企業結合自身優勢建設綠色低碳原創技術“策源地”。中央企業牽頭成立了海上風電產業技術創新聯合體、碳捕集封存和利用技術創新聯合體、中國新型儲能產業創新聯盟、全球低碳冶金創新聯盟,成為綠色低碳技術交流的有效平臺。
五、完善管理機制,持續提升碳排放管理水平 一是強化碳排放數據統計核算。建立中央企業碳排放統計報送體系,構建碳排放統計核算管理平臺。加大碳排放數據質量監管力度,印發《關于開展碳排放數據質量問題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指導督促中央企業全面開展碳排放數據質量問題自查自糾,建立企業碳排放質量管理標準。二是積極參與碳減排市場機制建設。探索建立中央企業碳匯管理綜合服務平臺,指導中央企業積極參加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在首批納入全國碳交易市場的電力企業中,有超過600家中央企業所屬電廠;在10家首批成交企業中,有8家為中央企業。三是強化綠色低碳發展宣傳教育。開展中央企業節能低碳主題宣傳活動,組織重點行業中央企業向全社會、同行業發出綠色低碳倡議,傳播綠色低碳發展理念。開展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專題培訓,提升中央企業領導干部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的意識和能力。
下一步,國務院國資委及各中央企業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工作要求,積極穩妥推進中央企業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持續強化組織實施,壓緊壓實企業主體責任,推動企業節能降碳重點工程落實落地,形成可操作、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引領帶動全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石家莊宏勝達新能源有限公司,遵循可持續化發展要求,專注生物質能源的研究,現主要生產大力士生物質燃燒器、布袋除塵器、旋風除塵器等生物質能源設備;如果您的生物質燃燒器使用中遇到任何問題,歡迎您來電咨詢。
石家莊宏勝達新能源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 主營:生物質鍋爐 生物質燃燒器 生物質燃燒機 生物質木片燃燒機 生物質壓塊燃燒機 備案號:冀ICP備17010917號